提起古典芭蕾,在大家眼中,《天鵝湖》已成為古典芭蕾的代名詞,除了小天鵝、Tu裙、公主、王子、交響樂…『硬鞋』更是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classical ballet-古典芭蕾最為顯著的標誌。然而,今日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古典芭蕾,有着幾百年的發展歷史,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硬鞋』的發展吧!
在十七世紀末,女舞者穿著有跟鞋子,而後因技術(跳躍)的需求變為無跟平底鞋。而硬鞋的表演形式的確立是隨着古典芭蕾的發展而逐步,在1795年,在Charles Didelot發明的一種機器的幫助下,芭蕾舞者第一次立起了腳尖。他的「飛行機器」把舞者提升起來,使得她們能夠在離開地面前就立起腳尖。觀眾對於這種輕盈空靈的效果非常接受,因此編舞們開始將足見上的動作融入到他們的作品中去。再進入十九世紀時,舞者們開始在沒有繩線的幫助下完成足尖動作,當Marie Taglioni第一次以足尖跳《仙女》時,她的鞋子只是一種稍加修改的綢緞芭蕾軟鞋:鞋底由皮革製成,鞋側及腳尖部分加強了織布,這樣做是為了保持形狀。因為這類鞋子並未提供任何支撐,舞蹈演員會墊她們的腳趾並且依賴於腳趾與腳踝的力量來提供支撐。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硬鞋在義大利得到重大發展,至三十年代,已成為女芭蕾舞家所必具的表現手段了,這個時期的芭蕾硬鞋內有一個由幾層布做成的鞋盒來包含腳趾和更有力的鞋底,由於它們不是由釘子加固的,鞋底只在足尖部分加固,所以走動時鞋子不會發出很大的聲響。
十九世紀處於浪漫時期的芭蕾,舞劇的題材多半取自神話傳說,以愛情故事為主,舞劇的表現更加富有詩意。芭蕾硬鞋之所以能夠蓬勃地發展,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女舞者足尖技術的運用與發展。以瑪利婭·塔里奧尼為代表的女舞蹈家們,以其高超的足尖技術,在“仙女長裙”的襯托下,通過舞劇《仙女》中的“仙女”等藝術形象的塑造,確立了硬鞋在芭蕾表演中的地位,使硬鞋成為古典芭蕾表演中“女舞蹈家表演時不可缺少的部分”。
古典芭蕾高貴與典雅的舞蹈氣質離不開修長、純凈、舒展的舞姿線,立起足尖,使下肢得到了延長,在視覺延伸了舞姿線條,由此,硬鞋在滿足了古典芭蕾審美需求的同時,拓展、提升時至今日,足尖技術已經日臻完美,在古典芭蕾的表演中,演員們對足尖技術的把握已經護火純青,突破性的技術技巧與精湛的舞蹈表現力不停地帶給人們驚喜與藝術的享受。隨着時代的發展,隨着舞蹈編創意識與手法的拓寬,芭蕾舞的表演也更多地融入了現代意識與元素。在未來不論芭蕾舞走向何方,硬鞋永遠是古典芭蕾表演的核心,所散發的神靈般的藝術魅力,永遠令人痴迷、令人神往!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B6%B3%E5%B0%96%E9%9E%8B
留言列表